想要把無謂的犧牲減到最小,就一定要有效率唸書,傳播術語來說就是「資訊密度」要夠,同樣一個小時之內,讀進去的資訊量要越高越好。
例如像我上圖書館的時候,看到很令人羨慕的一對情侶一起唸書,從他們桌上的書本發現他們應該是準備國家考試,男生上午睡一輪30~40分鐘,然後兩個人中午吃飯吃了1、2個小時才珊珊的回來,然後又睡了一頓午覺,起來差不多3、4點,像我差不多5、6點就要趕回家陪小孩看巧虎,所以無法持續觀察他們晚上有沒有好好唸書。
不過就一個已婚有小孩的媽媽來看,這樣使用時間還蠻浪費的,例如光吃一個飯就要兩個小時,未免也似乎太久。我本人自從生了小孩之後,除了喝喜酒或是難得的朋友聚會,吃飯幾乎不會超過10分鐘,洗澡也不會超過10分鐘。如果生命中還有其他重要事情要做的話,小事就不要花太多時間來做。
那因為我平常唸書時間很少,我會告訴盡量提醒自己「時間有限」,可能今天只有一個小時可以唸書,那我就會告訴自己,無論如何這一個小時內,我一定要唸完某個主題或某一段之類的。當然有的時候也會偷懶,書本從家裡帶到公司,公司帶到家裡,看來看去都是那一章,那我就會快一點告訴自己,無論如何一定要快點結束向下一個主題邁進。
簡單的說也就是以「計畫帶領執行,用時間控制進度」,不要被書困住。像我以前小時候唸書都會因為時間多,然後就鋪天蓋地、漫無目的念,前面念得很仔細,但到考前都忘光,後面馬虎隨便念,上了考場不靈光,其實這樣都太不會規劃時間了。
準備考試的人生也是一樣,整天與書本、章節、理論為伍,下定決心快點一鼓作氣考上,一直想看的電影也可以去看了、想念研究所的也可以繼續了、想結婚、生小孩、買房子的都可以付諸實行了,這樣的人生才不會一直被書本困住,才能一步步不斷的向夢想邁進。至於考不上也沒有甚麼,畢竟考試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吧,再怎麼樣人生也是要向前看的。